征集编研展览三位一体——余杭区档案局打造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综述


发布日期: 2017 - 08 - 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省档案学会


高建华/杭州市余杭区档案局


摘  要:征集丰富了资源,丰富的资源支撑和促进了编研和展览工作,编研成果形成档案文化品牌,档案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些工作又深化了档案宣传工作。这样,“征、编、展、宣”形成一体化并形成了长效的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

关键词:征集  编研  展览  档案文化  新机制


新时期的余杭档案工作肩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光荣使命,认真贯彻《浙江省档案局关于大力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浙档发[2011]32号,以下简称《意见》),设立征集编研科,切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为打造与文化名区相匹配的档案强区做出贡献。

1、以征集促编研

1.1、征集老照片并出版《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

2010年,区档案局(馆)联合各部门共同主办了名为“余杭记忆”的老照片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参与,共征集到各类老照片600余幅。通过鉴选,编辑出版《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共收录1911年—1995年间形成的,反映余杭辖区内人、事、物、景的老照片277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向社会征集到的照片资料和馆藏档案中选出精粹,集中展示了余杭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经典图像,为社会公众了解余杭近现代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光影查阅平台,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画册。画册自出版发行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在延续余杭记忆、繁荣城市文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彰显了档案的文化属性。该书荣获杭州市档案局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省档案局优秀编研成果二等奖。区档案局积累了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的经验,为进一步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探索出一条好的路子。

1.2、征集珍档并出版《余杭珍档荟萃》

近年来,余杭区档案局(馆)加强珍档征集并深入挖掘馆藏特色档案,形成了规模化珍档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2012年7月开始整理编辑《余杭珍档荟萃》,该书已于2013年10月完成印刷并分发至各镇街和区直单位。《余杭珍档荟萃》展现了区档案馆馆藏珍品,客观简明地介绍了余杭的发展历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珍贵的历史档案介绍给读者,较好地发挥了档案的凭证和借鉴作用,是档案馆与社会大众沟通的桥梁,使读者能从中了解余杭档案文化的丰富多彩。

《余杭珍档荟萃》共分“明清拾遗”、“民国旧踪”、“烽火岁月”、“历史新篇”、“珍贵手稿”、“外事纪念”六个部分,入册的档案是根据内容重要、价值珍贵、载体特殊的原则从区档案馆特藏库遴选出来的珍品。本书以档案图片为主,辅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大致勾勒了余杭数百年的历史轮廓,对外界了解余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读者切身感受到余杭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

1.3、出版《卓氏人物(塘栖卓氏明清档案解读)》

2013年6月,老同志卓介庚(现受聘于区档案馆)撰稿、余杭区档案局(馆)内部出版了《卓氏人物(塘栖卓氏明清档案解读)》。塘栖卓氏的史料原由老干部卓介庚同志收集珍藏,内容非常丰富,史料价值较高。因古文艰涩难董,人们不易阅读,本书作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塘栖卓氏在明清期间的情况,对这些史料加以通俗的解释,让有兴趣了解塘栖卓氏家史的普通读者也能顺利阅读。当然,卓氏先辈留下的许多古籍,经过翻译,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很难确切地解读出来,其动人的韵味也不容易表达,所以本书也将原文同时照录, 请各位有识之士鉴别。本书也是作者在详细阅读塘栖卓氏史料后写下的心得笔记。

2、完成余杭方言建档工作

方言语音建档是“余杭记忆”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自2013年8月开展以来,通过前期的广泛宣传,全区人民积极响应,各界人士争当语音“发音人”,区档案局通过各镇街的推荐,确定12名“发音人”,然后通过走访测评,最终选出6名来自塘栖、临平、老余杭、瓶窑、乔司等地的最地道、最老派、最正宗的余杭方言语音“发音人”。通过对这些地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由此衍生的说唱、语音故事、戏曲等整理建档,使余杭方言得到系统有效的记录与传承,对于研究历史资料、考证民俗风情、调查方言特色等都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此项工作于2013年12月结束。

3、做好珍贵档案受赠工作或征集地方文献

3.1、接受谭均华先生捐赠

2011年2月,杭州市剧协主席、余杭区文化名人、中国曹禺戏剧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谭均华先生前来余杭区档案馆了解其早年捐赠的手稿、剧作、证书、声像资料等特载档案的保管情况。保管利用科工作人员向他详细介绍了馆库设施的配备情况,并陪同参观了档案库房与珍品陈列展厅。谭均华先生在亲自查看了其捐赠的档案后对档案馆的工作表示十分满意,并再次向区档案馆捐赠了他近期编著的《洪楩传》、《永恒的瞬间——见证余杭平山农场五十年》等作品,同时他表示今后还将把手稿、作品等珍贵资料捐赠至区档案馆永久保管。

3.2、接受退休干部陈孝生先生赠送家谱

2011年2月,陈孝生先生向区档案馆赠送家谱。余杭区人大退休干部陈孝生先生向余杭区档案馆赠送了他亲自修编的《禹航免涵陈氏族源》、《禹航免涵陈氏宗谱》、《余杭黄湖陈氏家谱》和《余杭范氏家谱》。这些家谱系陈先生历时多年,查考家史,收集史料,亲自整理编订,并出资万元,印刷后送藏有关各方。

先生系禹航免涵老四房后代,退休后正逢“国运昌则修志,家族兴则修谱”的大好时光。为了增加对家史的了解、加强族人间的联系、培养亲情、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先生怀着一种“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子孙”的责任感,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续修家谱的担子。在取得老一辈族人的支持下,他开始了艰难的搜集家史资料的工作,不辞劳苦,四处走访家族老人,奔波于各地图书馆。从清光绪十六年(1890)《禹航免涵陈氏族源》中获得了最为宝贵、翔实的家史基础资料,经过数年的搜集、整理,编撰出多部族谱。

这也是余杭区档案馆首次收集到的家谱,对于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提升档案馆文化品位、增强档案馆服务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馆将不断拓宽档案资料征集视野,积极开展家谱的收集工作,将散失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收集进馆。

3.3、征集到文革时期余杭的老照片

2011年7月,区档案馆从杭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章胜贤先生手中征集到文革时期余杭的老照片20幅。这些照片拍摄时间为1966年前后,主要内容有:余杭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余杭县职工代表会议、师生赴京参观学习归来欢迎会、农村生活学习场景及文革时期余杭先进人物。

这些照片生动描绘了文革时期的余杭文化背景,真实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馆藏。

3.4、曹人望捐赠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照

2011年12月,塘栖人曹人望先生带来了他于2008年5月拍摄的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照,该照片为多张照片拼接而成,全面、真实、清晰地再现了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自2008年6月起,塘栖运河综保对老街进行改造,此照片拍摄于改造前,为我们保留了老街改造前的历史原貌影像。曹先生表示当时拍摄这一照片是站在塘栖五金批发公司七楼顶上取景的,该大楼已于2010年拆除,故现已无法再站在这样一个至高点进行全景拍摄,此乃该照片的珍贵之处。

3.5、孙祝山先生捐赠了数件实物档案资料

2012年3月,余杭原人大副主任孙祝山先生向区档案馆捐赠了数件具有史料价值的实物档案资料。

先生于1944年入伍,曾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三大战役以及鲁南、江苏七战七捷等十余次著名战役。此次,先生将珍藏数十年的实物捐赠于区档案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佩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1948年战时前线的临时党员证、1956年临平镇人民委员会向其颁发的《聘请书》、1957年军人转业证明书及杭县兵役局的补充信、1958年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余杭县第五届、六届、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余杭县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到通知书等在内的十余件物品。这些物品保存完好,时代气息浓厚,进馆收藏后进一步丰富、充实了馆藏实物资料,为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提供了宝贵素材。

3.6、征集到《刘氏联修族谱》、《镇氏宗谱》

先生向我馆捐赠《兴邑庙背西隅山下刘氏三修族谱》(卷一至卷六)仿真件、《刘氏联修族谱》(上、下册)仿真,共52册。镇征先生向我馆捐赠《镇氏宗谱》上下卷,共51册。这也是余杭区档案馆从民间收集到的家谱,对于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提升档案馆文化品位、增强档案馆服务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馆将不断拓宽档案资料征集视野,积极开展家谱的收集工作,将散失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收集进馆。

3.7、积极征集余杭地方文献

本局多方收集反映余杭地方特色文献资料。2010年以来,区档案馆有关工作人员访求到一批本区地方文献,有《余杭遗韵》、《余杭风俗志》、《余杭民间文化大观》、《余杭古桥》以及《文化塘栖》丛书、《径山史话》丛书、《老余杭文化》丛书等100余卷(册)以及反映各地历史与现实情况的刊物如临平山、塘栖、三白潭、窑山等100余期,为百姓了解余杭历史、品味旧物、传承风俗礼仪、浸润运河文化、禅茶文化等方面充实了内容、夯实了基础。

4、做好固定展览有关工作

固定展区主要通过收藏的历史档案展示余杭的历史文化,共分三个展区,一楼展区展示的是建国六十年余杭的辉煌成就,二楼展区为余杭五千年悠久历史,三楼展区为馆藏珍品陈列。举办余杭历史档案图展,旨在传播余杭优秀文化,继承深厚历史遗产,既为建设余杭品质之城提高文化品位,又为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提供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图展所展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将为推进“美丽之洲、品质之城”建设激发人们更大的热情。

5、做好专题展览工作

专题展览又称临时展览,是指档案部门根据党和国家,以及地区、系统的中心工作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利用重大纪念日配合重大活动按照一定的专题举办的短期展览。

5.1、2011年举办了“余杭记忆”老照片专题展览

集中展示了余杭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经典图像,反映了余杭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发展,为社会公众了解余杭近代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平台,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参观,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5.2、开展“劳模风采”专题展

为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2012年11月,余杭区总工会、余杭区档案局联合举办了余杭区2006—2010年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风采展,展出“十一五”期间我区50位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再现余杭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铭记他们对余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共同谱写幸福和谐余杭的新篇章。

2012年11月15日下午,区档案馆接待了一批参观“劳模风采”专题展的队伍——48位来自塘栖镇的退休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此次,区总工会组织退休劳模参观劳模风采展,让余杭老一代职工体会到脚踏实地、不怕艰苦、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劳模精神历久弥新,新老劳模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荣誉转化为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退休劳模们回忆往昔、展望未来,一致表示,我们喜看余杭的巨大变化,深受鼓舞,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5.3、举办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

为更好地了解余杭传统商贸发展历史,深入挖掘“老字号”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内蕴,倡导诚信经营,弘扬商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档案局(馆)与浙江省老字号协会塘栖会馆联合举办“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该展览选取了28家传统商贸企业,其中5家为已荣获“浙江老字号”的企业,23家知名老店,这些企业年代悠久、现存资料丰富以及准备申请省市级老字号企业,重点展出历史图片、实物及相关工艺道具流程,老字号创始人有关情况介绍,老字号背后文化故事挖掘等内容。“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从2013年11月1日开始到2014年4月结束。

总之,征集丰富了资源,资源的丰富支撑和促进了编研和展览工作,编研成果形成档案文化品牌,档案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这些活动又深化了档案宣传工作。这样,“征、编、展、宣”形成一体化,互相依存、共同提高。相信:余杭区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必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