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浙江大学初期的教师聘任制度及最早一批教授情况
范今朝/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系
吴 剑/浙江大学理学部
摘 要:目前在对高校校史的研究中,往往没有对诸如院、系等学校内部次一层级的发展状况或如教师聘任、学生组织等专题方面进行深入。在浙江大学早期历史的研究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对最早的教员聘任情况,在表述中均较为含混,尚未见到明确指出浙江大学最早一批教授情况的论述。本文结合原始档案和《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的记载,认为浙江大学于1927年8月正式成立后至1933年4月之前,初期所聘教师均为副教授及以下,尚无(正)教授;1933年4月后,聘请了第一批教授,即文理学院数学系的苏步青和陈建功;1935年4月后,聘请了第二批教授,即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的外籍教师麦利奥特。此后,直至1936年4月竺可桢掌校后,教授数量才开始有较大增长。
关键词:国立浙江大学 教师聘任 教授
…………………………………………………………………………………………
全文详见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注释与参考文献:
[1]现有的几部关于浙江大学校史的著作,这部分内容均付阙如。例如,浙江大学校史编写组编《浙江大学简史(第一、二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金德水、吴朝晖主编《浙江大学图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杭州大学校史编辑委员会编《杭州大学校史1897-1997(修改本)》(1997年3月内部印行)等。
[2]如《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史》中,介绍当时的有关师资时,笼统论说:“黄翼192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1930年获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即应聘于浙大,为当时全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周谷平、许迈进、张彬主编:《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5页)。实际上,黄翼于1930年5月时被聘为“教育学副教授”,任期从1930年8月开始(见《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2期(1930年5月17日))。
[3]在一些论说有关学者的著述中,往往在此问题的表述上,不是非常准确;如陈建功(《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数学卷·第一分册》载:“1930年回国应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教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4页;实际上当时陈建功先生被聘为副教授,1933年始被聘为教授)、贝时璋(《贝时璋文选》所载《重要活动年表》中:“1934年,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兼系主任”,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45页;但据当时的文献所载,该年贝时璋先生仍为副教授)。
[4]邓小林:《民初至抗战前夕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10期,第47-54页。
[5]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修订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36-638页。
[6]姚群民:《试论二三十年代南京高校教授的选聘及其特点——以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为中心的考察》,载《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第132-137页。
[7]《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期(1930年2月22日)。
[8]《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6期(1930年3月29日)。
[9]《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2期(1930年5月17日)。
[10]《国立浙江大学一览》(1932年度),第274-275页。
[11]《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42期(1933年9月9日)。
[12]《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42期(1933年9月9日)。
[13]《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24期(1930年9月27日)。
[14]贝时璋:《回忆郑晓沧先生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载《贝时璋文选》,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34页。
[15] 《国立浙江大学二十一年度职教员一览》,载《国立浙江大学一览》(1932年度),第319-327页。
[16]浙江省档案馆藏档案:L053-001-3489,第7页。
[17]《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24期(1933年3月4日)。
[18] 《苏步青文选》,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348页。
[19]按:杨达寿等著《浙大的大师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一书中,在“苏步青”一节中,认为,“1933年春,苏步青晋升为教授,并在陈建功教授让贤举荐下,当了数学系主任”(第148页)。此说虽有不甚确切之处(即苏步青先生应该是1932年10月后先担任数学系主任,再于1933年春,成为教授),但也指出其晋升教授时间为1933年春。
[20]《本大学教员各项统计》,载《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73期(1934年5月19日)。
[21]《二十三年度本大学教员题名》,载《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82期(1934年9月15日)。
[22]《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192期(1934年11月23日)。
[23]《廿四年度上学期本大学教员题名》,载《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219期(1935年9月14日)。
[24]吴水清主编:《追求卓越——王淦昌年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5页。
[25]《难忘的教授——束星北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2007年1月上海市浙江大学校友会),第171页。另见:李寿枏:《束星北生平(1907-1983)》:“束星北也于1936年8月回浙江大学,翌年升为教授。”(束星北著:《束星北学术论文选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第1页)。另一说为1936年8月后提升为教授,见孙志辉主编:《胡杨之魂——束星北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年,第38页。
[26]解俊民:《何增禄教授》,载贵州省遵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浙江大学在遵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38页。
[27]何亚平、郭汾阳、王诗宗编:《学术浙大》,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66页。
[28]阙维民主编:《史地新论——浙江大学(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78页。
[29]《卅四年度上学期本大学教员题名》,载《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219期(1935年9月14日)。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百年法治回眸——民国时期浙籍法律人研究”(课题编号:13NDJC001Z)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