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政务 > 全省动态


海宁市档案馆抢救性接收中丝三厂科技档案

2018-06-13 信息来源:海宁市档案局 浏览次数:

       6月7日,海宁市档案馆抢救性接收了中丝三厂遗留档案,以科技档案为主,涉及建筑、设备底图以及部分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等,共20箱。

       海宁中丝三厂筹建于1924年,1926年正式开缫,始称双山丝厂,为合股经营,董事会由徐申如(硖石商会会长)、邬省三、李伯禄等8人组成。后几易其名为:双山兴记丝业、瑞新丝厂、海宁合作制丝公司、中国丝业公司第三丝厂(简称中丝三厂)、红卫丝厂,1980年12月复名中丝三厂,所产梅花牌Z/18桑蚕丝,销售国际市场,深得客户好评。

       2000年中丝三厂实行企业改制时,海宁市档案馆即完成了应接收的文书、会计及其他特种载体档案的接收工作。2017年10月,海宁市人民政府确定将中丝三厂区块纳入征收范围,中丝三厂档案室遗留的档案成为各相关方面关注的焦点问题。海宁市档案馆与中丝三厂积极对接,决定将其中的科技档案抢救性接收进馆。

 民国三十三年八月绘制的中国丝业公司硖石双山总厂平面全图(底图) 

      此次接收的科技档案中,包括中丝三厂各时期绘制的厂区平面图,民国三十三年八月绘制的中国丝业公司硖石双山总厂平面全图为最早,还有海宁红卫丝厂1980年规划平面图、1984年厂区平面图,海宁中丝三厂1985年厂区平面图、1986年厂区平面布置示意图、1989年厂区平面图等,展示了中丝三厂各个历史时期的厂区布置,也见证了中丝三厂的发展历程。

      除科技档案外,还接收有部分共青团等文书档案、企业质量标准等业务档案以及厂标图、厂名题词等。

任政题写的“海宁中丝三厂” 

        今年,海宁市档案局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强化对广大企业发展的服务与支撑,中丝三厂这批档案抢救性接收进馆也是深入推进企业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体现。中丝三厂曾经红极一时,是著名的“海宁制造”,让人无比骄傲,这批档案作为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科研、基建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也完整地记录了中丝三厂曾经的辉煌,承载了一代海宁人的独特记忆。(海宁市档案局 朱薇薇)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