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宁波市档案局举行《地图上的宁波》一书首发式暨专家研讨会,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有关专家教授,以及中国地图出版社、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天一阁博物馆、市图书馆等有关单位代表出席新书首发式,与会专家就该书的出版、利用、研究等角度进行了研讨。宁波市档案局局长王海娟、副局长孙方翀出席会议并向有关单位赠书,海曙、鄞州、江北区档案局有关领导及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会议。 《地图上的宁波》一书汇集了300幅与宁波有关的各种地图,包括古旧地图和现代地图。时间上从宁波地区现存最早的地图《宝庆四明志》【创始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 年)、成书于绍定元年(1228年)】,到2010年之前有关宁波的重要地图,跨越了宋、元、明、清及近现代700多年历史。全书分为“地雄东南”、“域统山海”、“境分乡邑”、“图呈万象”和“港通天下”五个部分,按“全国地图上的宁波”、“浙江省地图上的宁波”、“宁波城区地图”、“各县市区地图”、“乡镇地图”、“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图”、“海防图”、“交通旅游图”、“规划图及其他地图”和部分西方人绘制的地图等顺序编排,将宁波置于中国历史和浙江地方史的宏观背景下,系统展示了宁波区域和宁波城市的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宁波在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和浙江历史上的地位及特色。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事业持续升温,城市古旧地图的整理与利用也逐渐进入相关研究者的视野。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历史积淀丰厚,1986 年,宁波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6 年,宁波入选“东亚文化之都”。在宁波的历史文化中,史前的河姆渡文化、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明清时期的浙东学术文化、近现代的商帮文化等早已蜚声中外,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宁波在中国地图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收集、整理、出版宁波城市古旧地图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014 年,宁波市档案局(馆)正式启动《地图上的宁波》编辑工作,聘请宁波大学龚缨晏教授主持并担任本书执行主编,该书从资料搜集整理到编撰成书前后历时四年,从市馆现藏地图资料,汇集各区县(市)档案馆、城建档案馆、图书馆及相关部门所藏地图,期间还通过对现存宁波地图的境内外多个城市、境内外古地图收藏家较为系统的专题调查和收集,获取了多幅与宁波相关的地图资料和珍贵文献,中国地图出版社也为本书提供了部分古旧地图资料,从而丰富了本书的内容。龚缨晏教授不仅设计了本书的纲目,撰写了每幅地图的简要说明,还为本书撰写了导论,以图叙事,对宁波区域和宁波城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精深的概括,为本书的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地图上的宁波》遴选具有如下特征的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宁波城市地图入编:1.绘制年代早;2.测绘质量较高;3.具有地图学史研究价值、能够展现该时代地图文化特色的官方或民间地图;4.在宁波乃至中国的城市史、城市规划建设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5.尚未公开或传存稀少且具有文物价值。 
宁波地区现存最早的地图——《宝庆四明志》之《府治》 《宝庆四明志》创修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 年)、成书于绍定元年(1228年)。该书的原刻本已失传,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刻本是咸淳八年(1272 年)之后的增补本,该增补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书中收录的16 幅地图:《府境》《罗城》《府治》《郡圃图》《鄞县县境图》《鄞县县治图》《奉化县境图》《奉化县治图》《慈溪县境图》《慈溪县治图》《定海县境图》《定海县治图》《昌国县境图》《昌国县治图》《象山县境图》和《象山县治图》,即为该藏本中的全部地图,它们是现存最早的宁波区域地图。 历史上,宁波还出现了一大批在地图制图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16 世纪初的一幅全国地图,就是因为地图上的“慈溪杨子器跋”之文而被命名为《杨子器跋舆地图》。明清之际的余姚人黄宗羲被现代学者认为是“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京板天文全图》所依据的正是黄宗羲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 年)刊刻的中国全图。黄宗羲之孙黄千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绘制的《天下舆图》,是今天所见的《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的主要资料来源。到了近现代,鄞县(今鄞州区)人翁文灏和张其昀都对中国地图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加泰罗尼亚地图集》中的后8张图卷 除了中国人之外,西方人也绘制过不少有关宁波区域及宁波城市的地图。就目前所知,最早的是1375 年的《加泰罗尼亚地图集》。该图集的主要资料来源,是元代来到中国的欧洲旅行家的记述。该地图集是1375 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制图师亚伯拉罕·克莱斯克与其子耶胡达·克莱斯克绘制的,他们受阿拉贡王国(今属西班牙)约翰王子(后为阿拉贡王朝约翰一世国王)的雇佣绘制了该图。该地图集原绘制在6 张细羊皮卷上,每张羊皮卷从中缝折叠,后被拆分装裱为12 张羊皮卷。前4 张是中世纪欧洲宇宙论、占星学和天文学知识,是关于宇宙、天文、地理和航海的图表、数据资料及文字描述,后8 张图卷是当时的世界地图(即上图所示),该图集现珍藏于法国皇家图书馆(今改名为法国国家图书馆)。在该图的最后一幅上,中国东南沿海有个城市注明为“Mingio”(见图上红框处),此即“明州”的音译,指的就是当时的明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 年〕,“明州”改称为“宁波府”)。 翻阅本书所收录的地图,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宁波区域及宁波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从唐代开始,三江口古城见证了宁波城的千年历史;从1844 年宁波开埠之始,宁波老城区、江东区和江北区“三区鼎立”的格局延续了一百多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在近40 年的时间里,宁波城从“三江口时代”迈向了“钱湖时代”和“东海时代”,形成了“拥江揽湖滨海”的全新格局。 《地图上的宁波》的出版,无论从宁波城市史还是就地图学史而言,都具有充分的学术意义与研究价值,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图是宁波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永恒印记,为我们研究当时宁波各地的山川地理、行政区划、社会风情、文化风貌等提供了直观的资料。同时,对当前记忆城市发展历程,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体现城市人文温度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是宁波城市史与城市史地、城市规划与建设、都市文化等研究领域的基本参考文献。(征集编研处 黄世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