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仁(1881-1912) ,字粹轩,以字行,河南省新蔡县古吕镇(今城关镇)西街人。他自幼聪明好学,胸怀大志,18 岁中秀才,22 岁中举人。中秀才时曾立下誓言:“当学范(仲淹)秀才,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1899 年,新蔡知县徐仁麟因捐纳得官,到任后即贪财害民,胡作非为。刘纯仁义愤填膺,率先起来抗争,并联络本县阎梦松、任芝铭等正义人士谋为民除害,活动千余名童生,罢考场,继又集合绅众联名以十大罪恶状告于河南省府衙门,徐仁麟终被撤职,刘纯仁也因此声名大振。 1902 年,刘纯仁赴河南省城开封参加乡试,名列前茅,但他并不热心功名,而是乘乡试之机,广结同志,寻觅救民于水火之中的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他常说:“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力宣扬和提倡新学,以先觉者自认,并十分注重自身修养。他说:“有才而无德,不免祸及身;有德而无才,不能有大为。必须德才兼备,方能济众利民。”故刘纯仁中举后即弃举业,在家设馆授徒,研究中外历史,大量地接触和吸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他对邹容的《革命军》大加赞赏,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最为景仰。1904 年,他赴开封与同仁共商改革河南教育,回新蔡将大吕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改良各私塾教授法,筹四乡各庙产创办各处启蒙小学堂,主张以教育开启民智,并创办“新蔡放足会”等,以此促进民风转变。 1906 年,刘纯仁出任开封优级师范暨省高等学堂学监,并发起成立河南学会,决心改革河南教育。不久,河南组建同盟会,他首先加入,并被推为河南支部长。继而他与刘镇华创办开封中州公学,作为同盟会的活动机关,在全省发展同盟会组织。次年 4 月,刘纯仁亲赴上海,与革命党人于右任等会商,拟联络直、鲁、豫、晋陕、陇等北方省份的革命力量,并以其所创办的开封中州公学为联络枢纽,共同推进北方革命事业的发展。1907 年夏,刘纯仁又聚众在新蔡劫出被捕的同盟会会员阎子固,遂受到清政府的通缉。此后他便化名先后到洛阳等地活动,继续宣传和策动革命起义。1909 年,他转去豫北卫辉中学堂,以教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在学校中,由他发起组织成立了“观摩会”,表面上是开展讲修身养性、写读书心得之类的普通学习活动,实际上则是借此联系广大青年,谈论时事政局,积极灌输革命思想,培植革命力量,乘机把他们引上革命道路。由于他思维敏捷,学识渊博,谈吐自如,态度和蔼,到学校不久,大批师生向他靠拢,后来,他的学生大都成为革命骨干力量。辛亥革命起义期间,卫辉中学奉令散学,刘纯仁临走时,还在夜晚约会革命志士共商炸断铁路等问题,时刻不忘革命。 1910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刘纯仁立即自卫辉中学潜回到开封,与刘镇华等 20余人秘密召集会议,议定起义事宜。刘纯仁认为:开封地势平坦,清军驻有重兵,举义不易成功,应分道起义,西联秦军据嵩洛,东以淮上为基地恢复汝陈,北炸黄河桥阻止清军增援,南据武胜关与威武军会师,各路义军齐向省城进攻,则汴、郑之敌不战自溃,此议得到大家赞同。最后商定大家分头行动,刘纯仁被推举为政学界联络员,并负责西路的联络工作。他与杨勉斋等赴洛阳,一面运动驻洛清军,一面联络同志,还亲赴深山联络绿林武装王天纵等部定期会攻洛阳。12 月 3日,王天纵部进抵今伊川彭婆镇,距洛阳城仅数十里,正欲攻城,因事不密,清军已有准备,进攻洛阳计划遂告失败。刘纯仁便离开洛阳,西奔潼关。这时陕西起义已经成功,刘纯仁途遇张钫正率秦陇复汉军东征。刘纯仁及豫西绿林武装便加入张钫所部,一起组成秦陇豫复汉东征军,张钫任总司令,刘纯仁任总参议。由于河南力量的加入,东征军士气大长,奋勇东进,很快就攻克灵宝和陕州。此时,南北正在议和,有英国人苏牧师来见张钫,愿居间调停。没过几日,清军头领周符麟、赵倜也来函请和,并邀张钫亲到甘壕(今陕县观音堂镇石壕村)会商停战事宜。这时,张钫部下疑信参半,主张不一。刘纯仁审时度势,主张前去赴约,他说:“今日之事,安危难知,伯英(张钫字伯英)为主帅,不可冒险前往,我愿替你前去接洽,晓以大义,促其反正。如彼有诚意,则不战而成,岂不更好乎?”张钫等赞同了他的意见。1912 年 1 月 14 日,刘纯仁作为秦陇豫东征军军事代表,携随从数人骑马先行前往约定地点,杨勉斋数人坐马车后去。刘纯仁等行至陕县张茅时,即和清军头领周符麟、赵倜相遇,刘纯仁拿出代表函件和公文,并说:“来此议和。” 不料,周符麟、赵倜翻脸,不仅不认刘纯仁为代表,反以匪斥之,更不承认张钫所部为民军。刘纯仁大义凛然,当面怒斥周符麟、赵倜不讲信义,并说:“革命军志在救国救民,此次来谈,系接你们函邀而来,为何不讲信义,蛮横无理?”这时,刘纯仁随从纪宗义、刘建中二人也一同斥责周符麟、赵倜不讲信义。敌人理屈词穷,最后竟将刘纯仁及随从一并杀害。杨勉斋等人走到半路,听到刘纯仁等被害消息,急返军部,报告情况,才幸免于难。后经陕西督军张凤翔与张钫联电南北议和代表,请彻查此案,惩办周符麟、赵倜两逆。旋因南北议和告成,此案遂被搁置,对周符麟、赵倜二人凶杀谈判代表刘纯仁等案件竟不了了之,闻者无不愤慨。 辛亥革命后,为纪念谈判时死难的刘纯仁诸烈士,张钫、刘镇华等募集款项,于 1922 年在陕县张茅镇东烈士殒命之所建造祠堂,树碑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