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德日之战绝密档案曝光 日本祸心历历在目

2019-04-09 作者:任俊峰 闫达 信息来源:青岛新闻网 浏览次数: 字体:[ ]

1914年9月18日,日军和英国军队在崂山仰口登陆,开辟了进攻青岛的第二条战线。

 青岛新闻网8月11日讯 最近正在央视播出的《1914,青岛永不忘记》,全景式叙述了1914年日德青岛之战,上映以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为便于观众深入了解那段历史,青岛市档案馆辑录了10份档案,全面真实地揭示了战争前后德日中三方的立场和意图。

 此次市档案馆选取了日文档案5件,第一份为《对德最后通牒交付始末》。记述了1914年8月15日19点15分,日本松井外务次官向驻日德国大使面交最后通牒的详细过程,披露了日德两国外交官之间相互试探、彼此敌视的内情。

 第二份为1914年8月25日日本陆军向独立十八师团下达进攻青岛的作战命令。该档案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要害在于将战役定位于“山东半岛作战”,凸显出日本暗藏以进攻青岛德军为名,行侵占山东之实的祸心。

 第三份为日本内阁1914年8月20日研究修改的日本天皇宣战诏书文本。文稿显示,该文稿删去了“日英同盟条约之原义”等文字,表明日本在英国有求于自己的情况下,刻意彰显其强国地位的意愿。

 第四份为日本独立第18师团长神尾光臣关于日德青岛之战战况的奏报。该奏报扼要报告了日德青岛之战的经过,有助于了解日本指挥官对该战役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战役进展的观点。

 第五份为《决定在青岛地区占领地设置青岛守备军之件》。该文件不仅将日本占领的青岛地区纳入军事统治,还将胶济铁路纳入其“保护”范围,妄图使其对山东内地胶济铁路沿线的军事占领长期化。

 中文档案三件,第一份为1914年8月13日,日本临时代理公使小幡酉吉会晤北京政府外长孙宝琦,逼迫中国政府放弃与德国就交还青岛进行交涉。

 第二份为1914年8月28日,北京政府外长孙宝琦与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晤,协商日军在山东登陆后中国政府进行“形式上抗议”事,居然遭到日置益断然拒绝。

 第三份为1914年12月10日,中国外交当局报告日军侵扰平度情况,揭露了日本军队在平度的暴行。

 德文档案两份,第一份为1914年8月1日,德皇威廉二世颁布《胶澳保护区进入战时状态命令》,宣布胶澳殖民地进入战争状态,对叛变等行为将给以死刑等严惩。该文件说明德国当局对保住青岛极为关切,在日本尚未暴露进攻意图之时已经抓紧备战。

 第二份为1914年8月15日,日本给德国下最后通牒,要求德国立即撤离或者解除德国巡洋舰队所有军舰的武装,并在9月15日前将青岛无条件移交。德国总督麦耶尔•瓦尔代克要求德国守军遵照威廉二世的最高命令,守卫青岛至最后一刻。这是德国当局向全体官兵下达的总动员令,表明德国抵抗到底的作战意志。

德国海军野战炮兵连在挖战壕

 日德青岛之战,是日德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领土上爆发的不义之战,这场战争不仅终结了德国侵略青岛的历史,也是日本企图借一战之机独霸中国走出的关键一步。日德青岛之战后,日本挟击败德国之余威,威逼袁世凯政府接受灭亡中国的《民四条约》,并于英法等国签署密约,在巴黎和会上接收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引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