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共青团首任书记俞秀松:从书生到革命者

2019-06-26 作者: 张 晰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是1922年5月正式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俞秀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首任团中央书记,为共青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1939年,俞秀松含冤牺牲。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俞秀松为革命烈士。

矢志投革命

 1899年6月,俞秀松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溪埭村。少年俞秀松学习刻苦,同情贫苦百姓。1916年8月,17岁的俞秀松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杭州读书期间,俞秀松非常关心国家的命运,常常和同学探讨救国之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北京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杭州以后,俞秀松看到了国家的前途,激起投身革命的热情。他说,“我的志愿,将来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在声援北京、上海学生爱国反帝大会上,俞秀松宣读罢课宣言,走在反帝反军阀游行队伍的最前面,被誉为杭州学生运动的领袖和先驱。这期间,俞秀松还担任了《浙江新潮》的主编。《浙江新潮》一问世,就以战斗的姿态对社会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成为当时浙江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旗帜。俞秀松在《发刊词》中提出改造社会的纲领:“要本着奋斗的精神,用调查、批评、指导的方法,促进劳动界的自觉和联合,去破坏束缚的、竞争的、掠夺的势力,建设自由、互助、劳动的社会,以谋人类生活的幸福和进步。”俞秀松还提出,知识阶级里面觉悟高的人,应该投身劳动界中和劳动者联合一致,为共同的目的进行奋斗。不久,视民主为“洪水猛兽”的反动当局将《浙江新潮》查封。

1922年4月20日,俞秀松写给方国昌(施存统)的明信片。

 1920年初,俞秀松被迫离开杭州,到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在北京,俞秀松上午到北京大学旁听,下午和晚上脱下长衫去做工。俞秀松和一些青年同道在工读互助团按照“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过起“共产的生活”,仅仅两个多月,因无法维持生计,工读互助团的新生活便告夭折。俞秀松由此认识到,“要改造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谋全体改造,枝枝节节谋一部分改造是不中用的。社会没改造之前,不能试验新生活,不论工读互助团和新村”。于是,俞秀松毅然南下,投身到工人中去,探索改造社会的新途径。他向好友正式宣告,此后不想做学问家,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者。

沪上首建团

 1920年4月,在李大钊的推荐之下,俞秀松从北京来到上海,在虹口厚生铁工厂做工。他在与工人朝夕相处中,认识到团结起来的工人阶级具有强大的力量。俞秀松还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从而使他的立场、思想得到根本转变,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8月,中国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俞秀松是发起人之一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陈独秀、李达等人建议,“为适应青年的愿望,应尽快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青年学生的鼓动、宣传力,使陈独秀看中了这个热血青年。陈独秀指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负责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建工作。在俞秀松拟写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团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科学理论,实现自由平等,宗旨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宣传社会主义。1920年8月22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正式成立,俞秀松为首任书记。

 此后,俞秀松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共青团的工作当中。他积极发展团员,对团员和进步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当时,党中央和团中央的关系非常密切,共产党的组织是秘密的,共青团是半公开的,对外名义是外语学校,党的许多活动都是以团的名义开展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初,成员主要是各地的学生,他们到上海的工厂、学校开展工作,利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到1921年初,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已达200余人。同年3月,俞秀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

杭城再举旗

1920年初,俞秀松在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时的留影。

 1922年4月,俞秀松抵达杭州,开始筹建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当时,杭州学生界进步力量较薄弱,加之改良主义、复古主义的影响,学生埋头读书、不谈政治的情况相当普遍,即使是原来思想比较进步的知识分子也出现了徘徊倒退现象。从俞秀松给在上海的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负责人施存统(化名方国昌)的明信片里,可以看出这种压抑消沉的社会氛围。俞秀松写道:“抵杭后即与各方面接洽此事,大约本周曜日可望成功,人数总在二十以上。杭州空气沉静极了,或许简直死了!五四运动的反应如此,良可浩叹!现不动又不静,大家莫名吧。青年学生如此,奈何,奈何?”第二天早晨,俞秀松又寄明信片给施存统,他写道:“前寄明信片一纸,谅已收到。昨已开筹备会议,与会者只师校三人,安定一人及女同志一人而已。但已接洽赞成者十七八人。决议星期三(十九日)下午在此开成立会。因此间学生实在太沉静之至,什么事皆如对牛弹琴,奈何?姑试为之。”在俞秀松等人的努力下,杭州团组织于4月19日在皮市巷成立,俞秀松担任书记,这是全国最早建立的17个团组织之一。俞秀松在4月20日致施存统的明信片上写道:“叠接两信,均悉。所托事大约都可办到。青年(团)已于昨天成立,现有廿七人。”

 杭州团组织成立后,俞秀松立即进行组织建设,开展社会调查与宣传,加强思想教育,组织政治活动,使广大杭州青年走向革命战场。杭州团组织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举办报告会、讲演会,许多青年在那里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俞秀松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工厂,调查工人经济生活状况,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逐步使团员青年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改造社会的伟大力量。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还召开俄国十月革命纪念大会,请名人演讲,散发传单,扩大政治影响。

 5月5日,俞秀松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和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的双重身份在广州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9月2日又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从此成为百折不挠的革命家。

分享到:
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