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华罗庚与中科院的不解之缘——从几件珍贵数学研究成果手稿说起

2019-08-28 作者:郝曼丽 李丽云 李婉月 王从英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中科院档案馆所藏华罗庚关于<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关于"华林问题",<堆垒素数论>,<典型群>等数学科研成果的手稿档案

 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作出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研究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由于其杰出的成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馆(Smithsonian),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将获新生的祖国给华罗庚这个历尽坎坷沧桑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无限希望.他当时写了一封告中国留美同学的公开信,在这封长达万字的信中,他情真意切地动员爱国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投入祖国的怀抱尽一份力.他真诚地呼唤说:"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此后,华罗庚应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积极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1952年,数学所成立,华罗庚担任所长.从此,他便与中国科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后辈和培养人才.

 华老在数学领域毕生耕耘,发表论文150余篇,著作10余部.中国科学院档案馆馆藏中有关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档案材料约有290多件,涵盖众多数学领域,包括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调和函数,多复变函数,偏微分方程,数值积分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的亲笔手稿,非常珍贵.在此,对华老手稿介绍一二,以缅怀这位数学伟人.

"华林问题"手稿

 1936年,华罗庚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在剑桥的两年里,他致力于研究"华林问题""他利(Tarry)问题""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等,先后发表了10多篇论文,他的关于"华林问题"的论文获得的重要结果被誉为"华氏定理".当时剑桥的许多著名数学家都在攻克这些课题,华罗庚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明显已遥遥领先.馆藏档案中关于华罗庚的"华林问题"的档案内容包括:多项式相加的"华林问题",广义"华林问题",具有比例条件的广义"华林问题",三次多项式的"华林问题",代数域上的"华林问题"等研究论文20余篇,另外还有关于"他利问题"英文,俄文等若干篇文稿.

<堆垒素数论>手稿

 1938年,华罗庚执教于西南联大,尽管生活困苦,他仍然埋头研究,先后写了20多篇论文.1940年,他完成了自己的成名杰作<堆垒素数论>(1947年由苏联斯捷克洛夫数学所出版了俄文版),这本书是对苏联数学家维诺格拉陀夫和华罗庚的研究方法的一个良好总结,给予维诺格拉陀夫的中值定理以显著的地位,并且改进了它.<堆垒素数论>把"华林问题"与"哥德巴赫问题"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并把华林问题一方面推广到每一加数是整系数多项式的情形,一方面限制变数仅取素数值,还把"他利问题"也加上了变数只取素数值的限制,同时又讨论到更广的素未知数的不定方程组.

<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手稿

 1950年,已成为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终身教授的华罗庚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举家回到了中国.回国后,在繁忙的领导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学术上的研究,短短几年,他完成的论文和专著多达上百万字.其中<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一出版就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书中把华罗庚1952年以来在多复变数函数论方面发表论文的主要结果及一些尚未发表的结果进行总结和系统化,主要内容有:证明了一系列恒等式;关于矩阵积分的计算;方阵极坐标表示法及特征流形的体积的计算;关于核函数及Cauchy公式;矩阵双曲空间的调和分析;对称及斜对称方阵双曲空间的调和分析;超球双曲空间的调和分析.随后,他的巨著<数论导引>问世,这本书是供大学生们研究数论的入门参考书,内容包括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三角和方面以及"华林问题""他利问题"的基本材料.

 时光流逝,华老虽已辞世近27年,他的一篇篇手稿仍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从他的手稿中可以体现出华老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他的高尚人格也将激励后人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努力奋斗.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