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祥近照 “夜啊,静悄悄/静悄悄/当祖国度过了沸腾的白天/当人们从梦里发出甜蜜的微笑/当熟睡的婴儿脸上现出幸福的酒窝/当晶莹的露珠挂上嫩绿的幼苗……同志啊,你可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办公室啊/灯光又亮了通宵!”这首创作于36年前的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曾经让很多人泪流满面,曾经入选全国中学课本教材,曾经被译为英、法、德、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广为传播……时值周恩来总理诞辰114周年之际,再读这首作品,依然会引发人们对敬爱的周总理无限的思念。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4周年前夕,记者走进了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的创作者,著名军旅诗人、歌词作家石祥的家中,手捧这首诗歌的创作手稿,记者随他一起穿越时空,回顾了当年他创作《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这首诗歌的难忘往事。 在防震棚里创作完成了这首诗歌 三代贫农的石祥,老家在冀东南革命老区河北清河县,入伍前做过老师,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参军入伍,1964年被调入战友歌舞团,成为军队一名年轻的文艺工作者。石祥向记者讲述了他与周总理一段难忘的接触:“《长征组歌》从1963年开始排练,周总理曾先后18次观看过排练和演出,《长征组歌》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总理都会唱。有一次,总理在看完《长征组歌》排练后,因为是夏天,他看见当时《长征组歌》的总指挥唐江汗透衣背,于是叫我,‘石祥,你过来,把电扇给唐江拿过去,他辛苦,我不用。’总理平时很少站着讲话,他通常都是和大家坐在乐池里促膝交流,一点架子都没有。”说到这,石祥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总理记忆力特别好,我们团演职人员的名字他几乎都能叫上来。”在这些平凡的接触和交往中,周总理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形象给年轻的石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为他后来创作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奠定了很深的感情基础。 “我是在防震棚里创作完成《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这首作品的。”说完这句话,石祥陷入了深深的回忆:“那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市发生了7.8级大地震,当时我在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任编导(专业歌词创作)。地震发生后,我就住在部队大院中统一搭建的防震棚里。大约是在8月1日至2日晚上创作完成了《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当时凭着自己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和怀念,作品一气呵成。完成后,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痛快。8月5日,我就匆匆随团第一梯队去了唐山参加抗震救灾。” 在谈到创作的思路时,石祥的眼睛有点湿润:“诗歌中从南昌的平凡小屋中到遵义城的砖楼里、从长征路上的灯草旁到杨家岭的窑洞里、从出国访问的机舱中到巡视祖国的列车上……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串连起了总理心怀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我为什么要用灯光呢?因为周总理在人民心中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光,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一直超负荷工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直到他身患重症之后,还是一如既往地操劳,直到生命的最后,这样的总理人民能不爱戴吗?” 诗词感人肺腑 万人泪如雨下 “当时国内政治局势很紧张,也非常复杂,‘四人帮’不让公开悼念周总理,不许戴黑纱,不让上天安门举行悼念活动。作品完成后,此诗先由战友话剧团一位女演员在部队内部晚会上进行了朗诵,反响非常强烈,作品被很多人私下争相传抄。”石祥向记者描述了当时诗歌被传诵的情况。 后来随着形势的缓和,公开演出《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并被大众关注是由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伴奏、著名朗诵家殷之光朗诵的。他们曾先后在工人体育馆、中南海礼堂等场所演出,邓颖超同志也曾亲临现场观看。 石祥回忆起一次难忘的演出盛况:“最热烈的一场演出是1977年春节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场内有上万人。”讲到此处,当年的情景如在他眼前重现:“那天我去的有些晚,赶到时演出已经开始,门口的两位女同志忽然问我带手绢了吗?当时我有些不解,她们说是提醒我要准备好自己用。那天,殷之光饱含深情的朗诵先后被120多次掌声所打断,人们听着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仿佛又看到了总理操劳的身影,场内哭声一片,人民群众把对总理的深厚感情化作奔涌不止的泪水表达了出来。” 后来,《诗刊》《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相继发表和转载了这首诗歌。人们当时为了能买到《诗刊》,在诗社门口排起长队等候。有的外地读者买不到刊载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的报刊,就从外地打来电话找作者索求作品,很多时候石祥只能通过电话一字一句地念给对方。 “把手稿放在档案馆,让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感召后人” 石祥老师和档案有着很深的情缘。他向记者说,10多年前他便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保存多年的大量创作手稿和资料一并交给了北京市石景山区档案馆保存,他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手稿就在其中,我觉得把手稿档案交给档案馆,通过利用手稿档案举办的展览、讲座、交流等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后代看到一个全面、真实、鲜活的总理形象,让周总理身上那种谦虚谨慎、高风亮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感召后人,让大家在思念和缅怀中去继承、弘扬我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更多的人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问世已经36年了,但那束温暖的灯光从来不曾熄灭,它始终照耀着人们前进的方向、给人以用之不竭的力量…… (石祥,军旅诗人、歌词作家。1939年1月出生,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文学会副主席,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音协《词刊》编委。代表作:诗歌《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歌词《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