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宋祖英春晚造型
一次, 宋祖英做客“央视”《艺术人生》时,湖南老家给她寄来了个很大的包裹,里面都是家乡的土特产——有她从小最爱吃的板栗、蜂蜜和菌油等,还有家乡的红辣椒。主持人朱军当场建议宋祖英尝尝家乡的辣椒,宋祖英邀请他一起吃。结果“辣妹子”倒没什么,可怜朱军眼泪都被辣出来了,当时现场的气氛非常活跃。 l966年8月13日,宋祖英出生在湖南古丈县岩头寨乡一个苗家村寨里,童年的她是在母亲的背篓里度过的。她的父母都是纯朴的山民。“我是六月份(农历)生的,家里姥姥和姥爷就给我起了名字叫六六。在我刚刚开始上学的时候,一个经常走南闯北的江湖人帮我改了个名字,就是现在的名字(祖英)。” 宋祖英刚懂事就学会了许多山歌。6岁那年,她背上了小学生的书包。学校离家很远,一路上全是险峻的山间小道,要翻过两座山梁,涉过三条溪流,越悬崖、爬陡坡,走一趟就得花去大半天,每星期只有周六才能回家。“10岁之前,我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家是一个特别大、特别和睦的家庭,有很多孩子。虽然那时候没有像城里的孩子那样去上幼儿园,但在这个家庭里长大也有许多快乐。家乡在我童年的心灵中播种的是没有任何杂质的太阳的颜色。” 小时候,宋祖英最大的爱好就是哼唱山歌。上初中后,宋祖英因为歌唱得好,被选进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 一天下午,她就读的岩头寨乡中学来了两位古丈县歌剧团的招生老师。宋祖英和十几位同学被校长叫来,一溜排在考官面前。突然考官的眼睛在腼腆的宋祖英面前停住了,这个女孩俏丽清纯,太适合当演员了。从没见过大场面的宋祖英看见考官紧盯她,紧张得低下了头。“你会不会唱歌?”考官突然问。宋祖英抬起头来,不敢回答。两位考官露出笑容说:“别怕,慢慢唱!”宋祖英迟疑一下就唱开了。尽管她没经过专业训练,但考官被她自然纯净的嗓音征服了:“宋祖英你考上了,马上到县歌剧团报到吧!”宋祖英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不久,宋祖英成为古丈县歌剧团学员班的新学员。从此,宋祖英迈进了艺术的殿堂。 1984年12月,宋祖英被调入湘西自治州歌舞团。1985年9月,幸运之神再次向她招手,中央民族学院到湘西招收新学员,宋祖英顺利入选,第一次来到北京。在中央民族学院,宋祖英废寝忘食学习文化课、演艺课,最后她顺利通过毕业考试,成为宋家第一代大学生。 1989年3月,宋祖英进入中国音乐学院进修,成了金铁霖的学生。每次上课,金铁霖要求极严,一声气息、一个音节反复练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在金铁霖几年的严格训练下,宋祖英成了观众喜欢的“金嗓子”。 中央电视台原文艺中心主任、著名电视节目策划人、词作家邹友开披露说:“我认识宋祖英,大约是在1989年秋天。当时,我除了主抓春节晚会工作,还抓了文艺栏目《中国风》。《中国风》栏目的定位是前卫、时尚。有段时间,《中国风》一直想找个歌唱得好、人又长得靓丽的女歌手,但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找着。一天中午,文艺部一位名叫张凯华的导演向我推荐说,湖南湘西农村来了一位歌手,叫宋祖英,20多岁,不错。我们喊她来试试看。第二天上午,宋祖英来了,她看上去很羞涩、朴实,头上扎着两根小辫,说话不多,完全是一个农村女学生的样子。宋祖英试唱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没想到,宋祖英镜头感很好,她音色甜美,台风也不错,一次过了关。”节目播出后,可能由于宋祖英是新人,没引起什么反响。但宋祖英朴实的形象让邹友开记住了。 1990年春节晚会,邹友开和晚会总导演黄一鹤商定让宋祖英独唱《小背篓》,“央视”领导同意了邹友开和黄一鹤的方案。邹友开回忆说:“彩排时,宋祖英很努力。那时,她没有汽车,没有手机,住地离中央电视台很远。她天天坐地铁、乘公交车,从不迟到。宋祖英不负众望,《小背篓》一夜走红。”此后,宋祖英成了每年春晚的必定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