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尽美 日前,王尽美研究会在山东诸城市成立,并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研究会的成立,为学习研究王尽美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王尽美是山东诸城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组织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者,为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27岁的青春年华,书写了传奇的历史篇章。 当地第一个剪辫子的人 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民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1912年2月2日,国民革命军攻克距离王尽美的家乡大北杏村仅20多公里的诸城县城,赶走了知县吴勋。3日,革命军成立军政府,宣布诸城脱离清政府独立。这天,诸城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正在大北杏村初级小学四年级学习的王尽美随同老师一起来到诸城县城参加庆祝活动。 县城里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宣传革命的标语和万众欢腾的场面。革命军打开粮仓救济贫民,县立农林学堂、高等小学和东武公学的师生在大街上宣传讲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声撼天震地,军政府到处张贴布告,声明凡剪去发辫者皆可入革命党。 在家乡已受到革命思想启蒙的王尽美目睹此情此景,情绪受到极大感染,当即剪掉发辫,表示与清政府势不两立,立志要像革命党人那样为民主与共和而奋斗。 王尽美是诸城县城以西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当时清朝皇帝仍然在位,他的这一行为让许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人为他捏着一把汗。不久清政府倒台,他的勇敢举动才被人所理解和钦佩。 县长登门问时局 1915年,王尽美高小毕业后在家务农。期间,他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阅读《革命军》、《新青年》等各种进步书刊,对时局有着独到的见解。许多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都乐于接近他,跟他讨论时事政治。他有时还被邀请到一些学校去演讲,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 时任莒县县长的周仁寿是一个开明人士。他目睹了辛亥革命后的形势,对国家的前途十分忧虑。正在这时,他闻听大北杏村出了个对时局有真知灼见的人物,便于1918年春屈尊来到大北杏村向王尽美求教。王尽美的家人和街坊邻居听说县长来找他,不知其中缘故,十分担心,劝他躲起来。王尽美却说:“怕什么,我正要给县长上一课呢。”见到周县长,王尽美无拘无束地谈了起来。他从鸦片战争讲到辛亥革命,从清朝的腐败讲到军阀的混战,指出社会非改造不可,独裁专制非推翻不可,并预言中国的民主政治在不久的将来必定能实现。王尽美的一番见解让这位县长大开眼界,连声称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先生博学多才,思想深刻。”最后,王尽美劝这位父母官要爱民,不要害民;要清正廉明,不要贪赃枉法。县长点头应允,回去后在卧室墙上贴了一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除暴安良尽心尽力,贪赃枉法断子绝孙。”后来,周仁寿成为当时少有的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地方官。 受命孙中山特派员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王尽美还与孙中山有过一段革命交往,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贡献。 1923年10月,身为山东共产党组织负责人的王尽美,遵照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开始与山东国民党著名人士王乐平一起酝酿改组山东国民党组织,开展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王尽美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会议。大会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会上,王尽美认识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 1924年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号召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推翻军阀统治,建立人民政权。不久,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总会,中共中央把各省市党组织负责人召集到北京,听取李大钊、瞿秋白等人的报告,以推动国民会议运动在各地的开展。王尽美和山东国民党方面的王乐平、阎容德、王哲参加了这一活动。12月19日,在由北京返回山东的途中,他们4人去天津拜访了已先期到达那里的孙中山,被孙中山以个人名义委派为特派员,回山东宣传和筹备召开国民会议的工作。 王尽美等4人回山东后,具体研究了在山东开展国民会议运动的意见,进行了分工,王尽美负责青岛,王乐平负责济南,王哲负责烟台。12月28日,他们在省教育会召开各界代表大会,王尽美在会上发表了国民会议的意义与各界人民关系的演讲,会后连夜赶赴青州。在王尽美的具体指导下,青州国民会议促成会于1925年元旦成立。这是山东最早成立的一个国民会议促成会。1925年1月7日,山东国民会议促成会正式成立,王尽美被选为委员。此后,王尽美又先后到潍县、高密,帮助那里建起了国民会议促成会。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青岛,一到青岛,就在《大青岛报》上刊出《王尽美启事》,联络各界,宣传召开国民会议的意义。在他的指导下,1月17日,37个团体300余名代表举行了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成立会议,王尽美在会上发表了演讲。接着,王尽美又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带病讲演,扩大国民会议运动的宣传。由于劳累过度,1月24日王尽美吐血不止,只好住进了医院。 与毛泽东的革命情谊 1921年,风华正茂的王尽美来到上海参加党的一大,在会上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湖南代表毛泽东,两人一见如故,互相倾慕。王尽美称赞毛泽东《湘江评论》办得好,其大作《民众的大联合》目光远大,议论痛快。毛泽东赞扬王尽美的《泺源新刊》办得也不错,文章切中时弊。会议期间,两位革命家都利用一切时间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一大”结束后,王尽美回到北方继续投身革命,1925年,英年早逝。而毛泽东则回到湖南开展农民运动。王尽美与毛泽东相处时间虽短,但勤奋好学、长着两只大耳朵的王尽美却给毛泽东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曾专门介绍“王尽美、邓恩铭是山东支部的创始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深切怀念这位昔日的革命战友。1949年9月,毛泽东在接见前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山东代表时,无限感慨地说:“革命胜利了,可不能忘记老同志啊!你们山东要把王尽美烈士的历史搞好,要收集他的遗物。”毛泽东还深情地回忆说:“王尽美耳朵大,细高挑,说话沉着大方,大伙都亲切地称他‘王大耳’”。 1957年7月,毛泽东由南京飞抵青岛,出席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省市委书记会议。睹物思人,毛泽东又怀念起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的王尽美。他向陪同的山东省几位负责同志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党的一大代表,是个好同志。听说他母亲还活着,要好好养起来。”并风趣地说:“你们如果有困难,就把老人给中央送去。” 1969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九大开幕式讲话中再一次提到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王尽美。 同是一大代表的董必武1961年写的《忆王尽美同志》一诗深切表达了毛泽东、董必武等革命家对王尽美的怀念之情: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王尽美虽然英年早逝,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忘我奋斗的革命业绩和光辉精神,永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革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