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庆龄给常熟少年之家的两幅题词 (此档案现存于江苏省常熟市档案馆) 拂去岁月的尘埃,一份已经泛黄的1952年档案见证着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主席宋庆龄关心江苏常熟市机关托儿所 的创办并为之题词的一段情缘。自1952年至今,历史已经走过了60个春秋,当人们深情凝望宋庆龄给少年之家的题词时,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的情景。 1951年9月18日,为表彰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主席宋庆龄在维护与巩固和平的斗争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委员会委派专人来到北京,向宋庆龄授予金质奖章、奖状和奖金10万卢布。宋庆龄当即通过授奖典礼执行主席郭沫若,郑重宣布将所获奖金全部捐出,作为发展中国儿童和妇女福利事业之用。此后,这笔奖金交由专门机构管理使用。 1952年,常熟市机关托儿所的创建得到了由苏南行政公署批准的“宋庆龄国际和平奖”2.6亿元(旧币)支持(1955年实行币制改革后旧币折合为2.6万元);1953年1月15日,托儿所顺利竣工,同年5月15日开始受托办公,首批入托儿童33人。新建的托儿所设计新颖,各种设施配置一应俱全,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是工作人员为自己在由宋庆龄国际和平奖建造的托儿所里工作,倍感光荣,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但随着入托儿童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托儿所只好另迁他处。1964年,常熟县少年之家迁入机关托儿所旧址,并更名为虞山镇少年之家。“文革”期间,少年之家被迫停办且移作他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常熟县文教局和虞山镇政府联手重建少年之家。新建的少年之家规模更大、功能更全,年接收儿童量达5万余人。饮水思源,少年之家筹建组负责人陆士贤老师根据少年儿童的愿望,以共青团虞山镇委员会的名义,于1980年6月2日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宋庆龄写信,请受少年儿童敬仰的“宋奶奶”为新建的少年之家题词。6月14日,陆士贤就收到了来自北京“宋庆龄办公室”的挂号信。信中寄来了宋庆龄用毛笔书写的题词“愿少年儿童树新风,遵纪守法,有健康的身体,有知识,有志气,为祖国作贡献”。与题词一同寄来的还有复信,信中说道:“宋副委员长应您们六月二日来信的要求,题词一式三张,现在寄上。请选择后放大使用。”落款处钤盖“宋庆龄副委员长住宅秘书室”圆形印章。时间为“一九八〇年六月十一日”。 陆士贤在拜读题词和复信后,按捺不住喜悦之情,捧着题词,与大家一起分享、领会题词的深刻内涵。次日,陆士贤在复信致谢时,又提出请宋庆龄题写“少年之家”匾额的请求,仅隔10天,陆士贤再次收到宋庆龄的题词。 德高望重的宋庆龄在一个月内为常熟少年之家两次题词,充分体现了她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之情,也让常熟的少年儿童深切感受到“宋奶奶”的慈爱与教导。为了表达孩子们对“宋奶奶”的热爱和感谢,他们给宋庆龄邮寄了一条绣着“献给敬爱的宋庆龄奶奶”字样的红领巾。很快孩子们就收到了来自宋庆龄副委员长处的复函:“虞山镇八千多名少年儿童寄给宋副委员长的红领巾已收到。这条红领巾颜色鲜艳,字绣得很好,表达了几千名少年儿童的心意。遵嘱函致谢意。” 2006年11月13日,常熟少年之家举办了创建5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大章应邀出席庆祝活动。会上,他说:“常熟少年之家是宋庆龄捐资建造、亲笔题词的全国唯一的一座少年之家,充分体现了宋庆龄主席‘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崇高思想和美德。”光阴荏苒,常熟少年之家始终感受着伟人的关心与关爱,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充满生机,而宋庆龄主席的题词墨宝已于1981年由常熟市档案馆妥善珍藏,以教育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