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 老兵马发泉:伤疤是军人最美的勋章!

2021-01-22 信息来源:崔正昊 浏览次数:

马发泉,1933年出生,1951年3月跟随志愿军入朝作战。相继参加了金城541高地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87岁高龄的马发泉头上有两道伤疤,他说这是从军的见证,也是他一生难忘的回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3月,年仅18岁的马发泉不顾母亲的反对,和大哥、二哥等七位亲属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入志愿军后,先在辽宁本溪集中训练步枪打靶,他因射击成绩优异,被编入了十二军第四团,担任机枪手。

5月份,马发泉随部队渡过鸭绿江,经阳德前往金城。

在战场上每一声枪响就有人倒下,不是敌人,就是自己。前往金城的这一路上,许多战友都牺牲了。马发泉清晰地记得,在第一次冲锋时,他们的副教导员就倒在了交通壕里。1952年8月,金城541防御战打响。当时,马发泉的大哥是侦察班长,奉命执行排摸541高地美军火力配系任务。而马发泉所处的第四连,则埋伏在敌人附近,与侦察班进行接应。出发前,许多人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我有一个老乡,跟我关系很好的,他说,我可能要死了,我有一支钢笔,交给你;我姐夫还有十块钱,告诉我说,妹夫啊,我要牺牲了,回不来了。


那天晚上,马发泉的大哥带队,摸黑潜进了美军的前沿。他们将铁丝网剪开了一个口子,悄悄地钻了进去。正当侦察完毕准备回撤时,突然,刺眼的探照灯刷地亮起,随后弹如雨下。马发泉的大哥不幸中弹,倒在了血泊中。这一幕,被藏在隐蔽点的马发泉看得真切。

资料图

当时,马发泉怒火中烧,但自己如果起身抢救,隐藏部队的位置就会暴露。因此,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亲人和队友一个接一个倒下。

我当时我说我去救,连长说不行,因为我被发现了,不得了,我们藏在隐蔽的地方。因为我是机枪手,我想掩护他们,他说不行,不能过去,我也没办法。他(大哥)也很勇敢了,他一个班基本上都牺牲了,就没能过来。

马发泉所在的第十二军和其他几个军,在金城541高地固守了一年多的时间。在通往541高地的路上,几乎每一步都有中国军人的遗体,马发泉的右额也在这场战役中受伤了。

二哥因腿部负伤,回到丹东治疗。听闻军中战友说,马家的兄弟牺牲了,他以为是弟弟马发泉遇难,悲痛不已,便写信回家告诉母亲噩耗。后来,伤势渐好的马荣根回到战场,与马发泉在战场上相遇,才知道自己闹出了乌龙。

他过了半年以后又跟我见面,他又回到朝鲜。过半年了,他说你还没死呢,他说糟糕了。我说,怎么糟糕了,他说,不行不行,跟妈妈说死掉了,弄错了。我赶紧让翻译官给我照个相,再把信寄回去。

简单的一张照片上写着短短的一句话:妈妈,我还活着!

这是马发泉在上甘岭战场上给母亲寄出的唯一一封信,也寄托着他想要活着回去见到母亲的决心。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马发泉义无反顾的投身前线。在上甘岭的这段时间,是马发泉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当时,他被编入了十二军的爆破连,阵地的最前沿和敌军只相距20多米,在充满硝烟的上甘岭战场,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有一次上阵前,他的班长穿上了新军装。

我们问他你为什么穿上新衣服,他自己不讲,其实是准备牺牲了。所以,这个班就是一天要补五次,新兵补五次,打掉就补。第一梯队、第二梯队。

除了枪林弹雨,最难熬的就是缺水。马发泉坦言,他曾经因为缺水,两次喝过尿,渴极了,就把舌头贴在石头上吸点湿气。

上甘岭一役中,马发泉所在的志愿军12军一个连队一天要补充三四次新兵,战士们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4年,马发泉回到家中,见到了牵挂的母亲。

当年一起出去的家族兄弟都牺牲了,只有他一个人活着回来。1963年,马发泉获得批准转业,被分配到了瑞安县陶山供销社。1970年,又调到了瑞安县财政局,一直到退休。2000年是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他作为瑞安代表,受邀参加赴朝访问团。

如今,抗美援朝的故事,马发泉讲了一遍又一遍。他用自己的生命,丈量军人的使命。任凭岁月流逝,他从不曾停下。他承担着一个使命,就是让我们记住他们。


《老兵档案》

本活动由

浙江省档案馆

浙江广电集团城市之声

联合推出

特别感谢: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摘自“浙江省档案馆微信订阅号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