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 抗战老兵陈仁济回忆战争瞬间:当时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守护老江桥!

2021-01-28 信息来源:征集编研处 浏览次数:

回望过去,铭记历史。由浙江省档案馆、浙江广电集团城市之声联合推出的红色档案资源征集项目之“老兵档案”,记录了103岁高龄的陈仁济老人的战争往事,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陈仁济

1918年7月出生,台州市路桥人。1939年,被编入宁波防守司令部,在宁波象山、奉化、宁海等地参与对日作战。


陈仁济:“我是自愿去当兵的,心想把日本鬼子打出去。”


1941年2月26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封锁中国沿海的命令。1941年4月19日拂晓,从海上南下的日军第5师团和海军陆战队在大量军舰和飞机的掩护下,在浙东沿海的镇海、石浦、海门、瑞安实施登陆,其目的是封锁浙江沿海港口,掠夺物资,并企图占领宁绍地区。

宁波的棉纱与桶装铁钉被日军抢走

日军在宁波搜掠面粉

宁波老江桥横跨奉化江,是宁波最古老的大跨度浮桥,也是市中心的主要桥梁,周边分布着人流量密集的街区和居民区。作为一条重要的战略交通要道,这座桥也成为当时日军首要的轰炸目标。

当时,陈仁济在部队里担任班长一职。日军发起进攻时,他正在桥附近值班,任务正是守护老江桥。至今,他仍能清晰地记得日军轰炸时的情形。

宁波老江桥(灵桥)横跨奉化江,连接城内与江东。原为船排连锁而成的浮桥。后改建为钢质拱桥,1936年6月举行通车典礼。

陈仁济:“老江桥打的时候,飞机飞来炸掉,泥土把人埋掉。三架(飞机组成)小队,九架(飞机组成)大队,飞来的飞机炸(老江桥),死了很多老百姓。”

日军对老江桥进行集中轰炸,铺在老江桥上的石板被炮弹炸飞,碎片飞溅到老百姓的房顶上。日军频繁的轰炸让宁波市民处于极度恐慌中。陈仁济为了守住老江桥,带领士兵们用步枪进行防御。但日军飞机轮番上阵,不分时间、地点地进行轰炸,让他们很难有喘息机会。陈仁济和士兵们不敢有半点松懈,只有在敌军飞机刚走的时候,才敢轮班地闭眼休息几分钟。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在一次轰炸中,陈仁济死里逃生。

当时,敌军轰炸时陈仁济就趴在战壕里,炸起来的泥土几乎把整个人都掩盖在土里,但他没有死,最后自己爬了出来。

如今的灵桥(老江桥)

宁波市区(局部)地形图影像

战火的硝烟未散尽,老江桥在战争中屹立不倒。

陈仁济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消息无法及时送达家中,家人都以为他在枪林弹雨中牺牲了,父母天天以泪洗面,直到陈仁济托人把消息送到家里后,家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正式结束。这一天,陈仁济兴奋得一夜未眠。

虽已过期颐之年,但陈仁济身体十分硬朗。在家经常打军体拳,前几年还经常受邀参加军体拳表演活动。虽然不像年轻时那样敏捷,但一招一式仍强劲有力。

《老兵档案》



《老兵档案》

本活动由
浙江省档案馆
浙江广电集团城市之声
联合推出

特别感谢: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摘自:浙江省档案馆微信订阅号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