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档案 | 老兵丁文余:最难忘的是扛枪打仗的日子

2021-02-03 信息来源:崔正昊 浏览次数:

丁文余

1922年出生,1939年加入新四军,一路走来,他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加过如皋战役、孟良崮战役等著名战役。

在温州平阳县丁文余老人的家中,他向记者徐徐道来自己参加战争的故事。


丁文余原籍江苏盐城,12岁时,离家到无锡当理发学徒。他的父亲曾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受父亲的影响,丁文余从小就对革命充满向往。1939年,新四军驻扎在无锡周边的村子里,当时他帮军队里的人理发,几次下来,渐渐熟络了,便有了参军的念头。

丁文余:新四军驻扎在我们附近,我给他们理发,有人问我你当不当兵,我说当兵你要不要,你要我去当。反正是这样子,就跟着走了。

(画面资料)

1939年,丁文余在无锡加入新四军,刚入伍不久,他就遭遇了一次沉船事故。当时,国民党强迫皖南新四军开赴长江以北,丁文余所在的部队奉命从镇江渡江到扬州,由于迟到15分钟,没赶上渡船而躲过了一劫。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后来部队全部坐木帆船过江。

(画面资料)

在丁文余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扛枪打仗的日子。抗战期间,他曾亲历了两次记忆深刻的战斗。

1941年7月,在江苏省如皋县,丁文余第一次用步枪打仗。从凌晨4点一直打到晚上8点,敌人的枪炮攻势很猛,看着身边的战友被子弹击中倒下,丁文余能做的,就是更猛烈地射击。

丁文余第一次近距离和日本兵战斗,是在一次清扫战场时,突然听到同伴喊了一声‘敌人’,他立马发现了接近他的日本兵,便从步枪头上拔出刺刀,向鬼子刺去。

此后,丁文余转任通讯兵,长期在连队、营部、团部当司务长和军需官,负责筹集、管理部队粮草等军需品。

1943年,在江苏淮安,丁文余所在的营部根据事先截获的情报,包围了一个日军中队,以少胜多,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战斗持续了一个晚上,整个营部共900多人,日军约1000人,最后打死300多名日军,俘虏32人,还缴获了一批山炮。

(画面资料)

抗战胜利后,丁文余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不少著名战役,1947年,丁文余作为连队司务长,参加了孟良崮战役,与国民党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包围战。

丁文余的儿子丁洪根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曾向他讲述过这场包围战:当时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坚守阵地,我军虽然将其包围,但国民党却以大兵力实施反包围。狭窄的地域内聚集着数十万大军。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层层交错,扭成一团。

丁洪根:那时候我们共产党指挥能力很强的,敌人包过来一层,我们再外面包一层,一共包了九层。有的国民党军队中也有我们的人,叫他放弃,不要支援他,这样把他打掉、困掉,一层一层包掉,之后做他们工作,不要支援他、不要支援他,这个王牌才是这样消灭掉。

后来,丁文余辗转各地参加战斗,渡江战役后,终于在扬州与家人见面。随后,丁文余跟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说当时的条件极其艰苦,很多战友在那时都被冻死。

1956年,丁文余被分配到平阳县工作,1979年从平阳水厂离休,享受副县级待遇。他说,自己感恩于能够拥有这样的生活,很多战友都为国牺牲了,能活到今天,已经是最大的满足。


《老兵档案》

本活动由

浙江省档案馆

浙江广电集团城市之声

联合推出

特别感谢: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摘自:浙江省档案馆微信订阅号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