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催人奋进,思想深邃、内容丰富,蕴含着许多新提法、新论断、新思想,是一座宏大精深的思想宝库和理论宝库。我们要围绕学习把握二十大报告的丰富内涵精神,结合实际工作做好贯彻落实。
一、学习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精神内涵,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
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与近现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客观状况相联系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选择的结果。
中国式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各个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结合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结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档案工作提出的“三个走向”的要求,使我们对其中“走向现代化”的意义和内涵又有了新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包括各领域各方面的现代化,同样也包括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在内的现代化,我们要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贡献档案力量。与此同时,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内涵也应该是全面、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包括档案资源建设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档案保护的现代化、档案开发利用的现代化以及档案人的现代化。
二、学习把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丰富内涵,切实提升推进档案工作守正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推动“两个结合”、做到“六个坚持”。
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关键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提出的“四个好”“两个服务”的新要求新目标,就是要在档案工作中树立抓关键、补短板、防风险的意识。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我们要运用好战略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夯实档案事业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切实提高档案人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三、学习把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目标要求,努力开创档案工作资政育人服务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结合档案事业和档案工作,档案是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将档案资源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可以发挥重要独特作用的。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这一政治优势是浙江最宝贵的财富。守好用好红色档案和历史档案,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所在。
在开创档案资政育人服务新局面方面,要注重系统观念。纵向上要努力发挥省档案馆的龙头示范作用,推进省市县档案馆合作协同机制建设。要以项目带动、标准引领、智库合作、科技支撑、资金统筹等途径促成合作协同机制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实现成果共享,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横向上要加强与省级重点媒体单位、高校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合作。在资源为王的时代,当前,要努力在新媒体平台资源优势的合作互补、项目研究资源优势的互补等方面探索工作和项目的新路径。通过各类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发挥档案资政育人功能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