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巾帼文明岗 > 馆藏推荐
小平同志的浙江情
发布日期:2024-12-20 浏览次数:

  202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同志对浙江地方各项事业十分关心,曾先后多次莅临浙江指导工作,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倾注精力,广大浙江干部群众对邓小平同志怀有深厚感情。邓小平同志生前曾20次到访浙江。1954年3月5日至14日,邓小平在杭州参加毛泽东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的修改工作,这是他首次亲临浙江。之后,他因国事活动需要在杭州会见或陪同访华外宾,与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参加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各类中央工作会议,在此期间他进一步加深了对浙江的了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此后邓小平于1983年2月9日至18日、1988年1月28日至2月10日、1992年12月15日至1993年1月4日三次专程到浙江视察工作;1984年2月11日和1992年1月30日两次前往南方考察时途经浙江。小平同志在浙江期间,对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改革事业谆谆嘱咐,留下了殷殷关怀。


1983年2月13日,邓小平出席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的新春联欢会,向浙江人民祝贺新年。


心系改革,关注经济发展


  1983年2月5日,邓小平南下前往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视察。2月9日抵达杭州,在听取了省领导铁瑛、李丰平等人的汇报后,他希望浙江经济在未来5年能够翻两番,并通过先进带动落后,实现全国经济发展目标。回京以后,邓小平在与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指出,“这次,我经江苏到浙江,再从浙江到上海,一路上,看到情况很好,人们喜气洋洋,新房子修得很多,市场物资丰富,干部信心很足”。1988年1月29日,邓小平从薛驹、沈祖伦等省领导处获悉浙江经济在过去5年中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一倍以上,城乡收入水平也翻了一番时,他高兴地说:“五年之间,一个浙江变成三个浙江。”对于表现出色的乡镇企业,邓小平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并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提出把市场当作一种手段,也可以搞社会主义经济。1992年底,面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邓小平在杭州休养期间特别叮嘱李泽民、葛洪升等省领导,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他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物质精神文明都要搞,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多发言权。这是邓小平生前最后一次浙江之行,离开前他深情寄语,“我很关注浙江的发展。浙江的发展势头是不错的。要珍惜这个好的发展机遇,保持好的发展势头。浙江大有希望!”

  关注宁波的开放发展是邓小平关心重视浙江的生动体现。1984年8月1日,邓小平专门就宁波的开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在邓小平的感召下,一大批海外宁波籍企业家如包玉刚、邵逸夫、李达三、曹光彪等人纷纷回乡捐资助业,造福桑梓。其中包玉刚获得邓小平9次单独接见。正如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暨“宁波帮”指示发表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邓小平“生前十分关心浙江的发展和宁波的建设,特别是他关于‘宁波帮’的重要指示,极大地激发了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爱国爱乡和支援家乡建设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宁波乃至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胸怀人民,永葆赤子之

   邓小平对浙江人民充满感情,尤其关心知识分子的情况。“文革”后期,重新复出工作的邓小平收到杭州大学教授夏承焘反映的建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信件,他将此信印送中央政治局参阅。面对一些地方知识分子少和难起作用的情况,他表示要下决心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这些举措体现了邓小平一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1984年12月20日,包玉刚向邓小平提出打算在宁波办一所大学,希望得到邓小平的支持,邓小平表示完全赞成。在邓小平的关心下,宁波大学的筹建工作非常顺利。1985年9月26日,邓小平为宁波大学题写了校名。

 邓小平总是主动走到广大群众当中。1983年2月9日,邓小平抵达杭州,时值春节,为了不影响人民群众的节日生活,他特地指示外出安排要轻车简从,不要清场。次日,邓小平前往灵隐寺参观,被许多游客认出,人群中立即爆发出一片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他不时向人群挥手致意,并同游客合影留念。邓小平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在杭州期间,他走进玉泉旅游用品商店,仔细询问新产品的销售情况,还深入农贸市场,认真了解蔬菜食品价格。


山水抒怀,尽显伟人风范

    杭州人文底蕴丰厚,自然风光秀美,邓小平在杭州调研名胜古迹时,对相关景点的历史文化与保护开发作出过重要指示。1983年在杭州过春节期间,他对杭州的绿化给予表扬,叮嘱随行负责人一定要保护好西湖名胜,发展旅游业。在从九溪到虎跑的路上,他赞扬钱塘江滨江大道旁的水杉经济美观,建议浙江大力种植水杉、泡桐这类具有推广价值的树木。在岳王庙,邓小平认真观看南碑廊中明代书法家赵宽书写的《满江红》词石碑,并逐句吟诵。在岳飞墓旁,他详细了解保存修复情况,并教导后辈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