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杭州市拱墅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推进会暨馆校共建活动在省档案馆举行。活动以“活化档案 传承文脉 铸魂育人”为主题,通过参观展览、专家讲座、交流活动等环节,深化馆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省档案馆,省教育厅,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档案馆的相关领导和专家,以及拱墅区师生代表250余人参加。

活动伊始,参会人员分批次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难忘浙江事”“大写浙江人”等主题展览,通过观看珍贵档案文献,感受红色家风传承,探寻浙江百年奋斗历程,传承浙江精神。 

会上,省档案馆与拱墅区教育局签订了《“馆校共建”合作协议》,揭牌成立了“拱墅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省档案馆将向拱墅区56所中小学开放珍贵档案资源,推动档案史料融入思政课程,联合策划主题展览、讲座及实践活动,并为教师提供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拱墅区教育局将统筹辖区中小学组织学生赴省档案馆开展研学实践,鼓励教师对档案资源进行教学化开发,并协同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双方约定在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深化协作,让更多的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让有意义的思政教育更有意思。

省档案馆副馆长王健强调,“馆校共建”开展思政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标志着省档案馆与拱墅区在构建 “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亮回顾了区域思政教育创新成果,强调此次“馆校共建”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三向奔赴”,将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通。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还和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成立了“拱墅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理论学习基地”。首批10人“运河思政大先生”也在现场受聘。长阳中学教师以《流动的文化 人民的运河》说课示范,呈现档案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创新融合。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义修以《“大运河思政”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展望》为题作专题报告。
下一步,省档案馆将持续深化“档案文化+思政”新模式,健全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档案赋能“真理的味道”大思政教育,建好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