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94年翰林院编修。1898年离京南下,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1901年应聘为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并创办《外交报》。1902年与章太炎等在上海组织成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创办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同年应邀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1903年创办《俄事警闻》。1904年在浙江创建光复会,任会长。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留学德国,至辛亥革命后回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同年,辞职再度赴法。1913年回国参加“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失败后赴德,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新旧各派学术观点主张兼容并蓄,鼓励新思想、新文化,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1924年当选国民党第一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北伐军攻克杭州,出任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曾一度代理主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及中央监察委员、浙江省政府委员、代理司法部部长、监察院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副主席,致力营救爱国学生和民主人士。曾当选国民党第三、四、五届中央监察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委员,为抗日战争呼吁国际支持。后去香港养病,并进行抗日宣传工作。1940年3月在香港病逝。著作编为《蔡元培全集》。